HI~歡迎來到數造云打印平臺!
在近日央視《開講啦》欄目中,中國工程院院士、殲-15艦載機總工程師孫聰院士的一段話讓人震驚:
過去一個鈦合金航空異型件,100公斤的材料,摳到最后,只有5公斤是有用的,95公斤都是鐵屑扔掉了;而采用3D打印增材技術,可能只要6公斤,稍弱一切削就可以使用了。
100公斤只有5公斤真正有用,95公斤都是鐵屑扔掉了。
不得不得說,這種傳統(tǒng)的制造方式真是驚人的浪費啊!!!
傳統(tǒng)制造方式不僅僅是浪費材料的問題,制造成本更是高得出奇。
孫聰院士的這句話更讓人震驚:我們飛機上用的鈦合金型材,全機加起來20公斤,卻需要投資5個億的拉伸機,才能把這個型材拽出來。
還好,近年來,在我國新型飛機研制過程中,3D打印低成本制造技術成為了新手段。
據孫聰院士介紹,對鈦合金異型結構件,就是沒有規(guī)律和形狀的結構件,3D打印技術做起來非常簡捷,而且非??焖?。
其實在此前的央視采訪中,孫聰院士也對3D打印在戰(zhàn)斗機上的應用情況進行過具體介紹:在起落架上,之前需要螺釘進行連接的兩個或者多個部件,通過3D打印技術可以一次成型;保證足夠強度的同時,既減輕了重量,還降低了加工難度。此前需要焊接才能完成的三通管路,通過3D打印技術能夠直接制造出一體結構,省去了之前焊接的流程,提高了成品化率。孫聰院干對于3D打印在新機上的應運,只是舉了兩個具體的例子,其實,3D打印對飛機結構的減重起著巨大的作用,中國現有的3D打印技術已經可以打印飛機的一些承力框部件、飛機用鈦合金、航空發(fā)動機重要部件過渡鍛等。西北工業(yè)大學黃衛(wèi)東教授帶領的金屬3D打印創(chuàng)新創(chuàng)業(yè)團隊,已經可以打印出C919大飛機鈦合金結構件,在我國新型戰(zhàn)機上的應用自然少不了3D打印技術。隨著技術的發(fā)展,零件構造越來越復雜,力學性能要求越來越高,重量卻要求越來越輕,通過傳統(tǒng)工藝很難制造。而3D打印則可以滿足這些需求。
擾悉,中航集團沈陽所利用國內結構設計新技術、新型結構材料和新工藝將蘇-27改進為殲-11B并裝備部隊,該機實現成噸減重,飛機結構強度和推重比明顯提高。這里面,3D打印技術功不可沒。
相關推薦
全部評論 0
暫無評論